i妈妈
i妈妈,爱自己
Imamum,Ilovemyself
一个仅仅6岁的孩子,只是因为没有按时完成学习任务,便被妈妈单独留在了家里直到深夜!
同样身为母亲,我着实吓了一跳!
期间,这个6岁的孩子,一个人难过,一个人玩游戏,一个人泡粉丝吃……而带着全家其他成员在外游玩的妈妈还拒绝了保姆和邻居去帮忙的要求。
直到女儿反复发出害怕的信号,她才大发慈悲地说,完成双倍学习任务,就坐高铁回去接她。
之后,这位育儿博主还在微博上回应抨击她育儿方式的网友——
“因为养育本身是很个性化的事,这和家庭、父母、环境,以及孩子个体相关,不论你多认同,或者多反对,都要谨慎照搬。”
说实话,育儿是个性化的事,我可以理解。
但是,我根本不敢想象,一个6岁的孩子被全家“抛弃”在家里,内心该有多么的恐惧。
新华网评论:“惩罚6岁女儿单独留家里至深夜”,是一种糟糕的、“有*”的教育方式。这种教育的实质是只谈学习不谈感情。
这位母亲的做法,让我想起了一个最近很火的词“PUA”。
“PUA”这个词原本用来形容男女关系里,情感控制、人格贬低的行径。
可是,你把它套用到父母与孩子之间,会发现,父母对待孩子的方式,不正是如此吗?
更为可怕的是,男女关系尚可分手结束,父母与子女的羁绊,却是无法解开的死结。
01
恐怖的“PUA”式父母
前阵子,《爸爸去哪儿》第六季在芒果tv海外版上线。
没想到,它却因为嘉宾杨烁花式骂孩子而上了热搜。
刚到拍摄地,杨烁就拿出了“狼爸”的气势。由于孩子雨鞋不合脚,走路有点内八,杨烁就要求孩子重走一遍。
孩子听话地走回去后,杨烁还是不满意,脖子上冒出青筋,要求孩子加速:“所有人都在等你啊!”
当儿子因为5号是自己的幸运数字,想选5号房时,杨烁立马泼了盆冷水:“5号不是我的幸运数字啊。”
尤其在发现5号房位于营地最远处后,杨烁更是在赶路途中,不断挖苦儿子:“5号不是你的幸运数字吗?你要选5号,棒棒的。”
在看到7岁的孩子,在高原上吃力爬坡,说不出话大口喘气时,杨烁非但没安慰,反而恐吓儿子:“你能不能快点?不能我让你跑到村口再回来。”
更令人难以理解的是,当孩子喘着粗气上了天台,杨烁问“风景美不美,值不值得”,孩子懂事地回答“值得”,结果杨烁却怼了一句:“那以后你再跑更远,更值得。”
看到情绪明显低落的孩子,杨烁还不放弃攻击,追问杨雨辰:“那下次你选几号?”
当孩子试图讨好父亲,带着哭腔回答“1号”后,杨烁的回答却让人无语:“下次1号在最远!”
用情感胁迫孩子,如果孩子达不到自己的要求就收回对他的爱、关心和照顾,并以此威胁恐吓孩子。
当孩子有了不恰当或者是令自己不满意的言行时,便通过贬低、羞辱的方式激起孩子的内疚感,迫使孩子顺从自己。
这不就是活生生的“PUA”式父母吗?
现实生活中,像杨烁这样的家长并不少见,他们的教育方式简单粗暴:孩子不听话就吼,再不听话就体罚、冷战。
长春一个初中的女孩,因为在学校早恋,家长罚她跪在雪地长达3小时。旁边的邻居担心孩子被冻坏,无奈之下选择报警。
男孩因为不写作业被老师告状,男孩爸爸一气之下把他带到了火车站,让他“一边乞讨一边反思”。
《你的善良,也许只是软弱》一书里,有一个概念——“神仙自恋型父母”:把亲子关系用“威权-臣服”的视角来看待,加上工作压力大,便把与孩子建立连结、感同身受这件事视为麻烦,一切都以自我为中心,还美其名曰,是锻炼孩子抗压能力。
这样的父母,往往忘记了:
教育的本质,是建立在规矩之上,和孩子实现心贴心的交流,也就是说,只要不触犯规则底线,应该允许孩子做自己。
02
“PUA”式下长大的孩子
在“PUA”式下长大的孩子,后来会怎样呢?
这样的父母,通常会教育出两类孩子。
一类内心叛逆、一有机会就会选择逃离父母,甚至做出极端的事。
沈阳90后女孩李某,将信纳水往母亲头上浇了下去,并用打火机点燃了她的头发。
伴随着母亲的尖叫,李某打开房门往楼下跑,母亲则满身是火地在后面一边追一边呼喊着“救命”。
不久,母亲因特重度烧伤导致出现感染等并发症,最终因感染性休克死亡,殁年49岁。
在审判中,李某哭诉道:
从小到大,我妈一次都没认可过我,她随意打击我,却不知道我内心到底有多痛苦!
另一类孩子则会过于温顺,他们靠压抑天性,满足父母期望,长大了很容易出现心理问题。
小欢喜里,宋倩说:
“你对得起我吗?天没亮我就爬起来给你蒸燕窝,自己都不舍得喝一口。”
“为什么非要去考那个南大?”
英子泪流满面,在这样的前提下,她几乎无法拒绝母亲的要求。
最后,情绪没有出口,英子抑郁了。
杨烁的儿子杨雨辰,也是非常典型的极度温顺代表,无论父亲怎么责骂,都一味顺从。
跟小朋友一起捡垃圾,别的孩子累得都干不动了,杨雨辰还咬牙干活,听到村长简单的一句表扬,他的眼圈瞬间就红了。
在村长各种暗示下,杨烁非常勉强地挤出一句夸奖:“儿子你真棒。”
谁知,对这小小的肯定,杨雨辰的反应非常夸张,他嚎啕大哭地扑进杨烁怀里大喊:“我要爸爸。”
这一幕看哭了很多网友,因为,被控制的童年,不幸的烙印是一辈子的。
心理学家李雪在书籍《当我遇见一个人》中写道:一个身体只能承受一个灵*,如果父母的控制密不透风,孩子实际上已经精神死亡。
对于一个孩子来说,父母的角色太过重要,就是他的整个世界。
他毫不怀疑,爸爸和妈妈,是给予他爱和力量去面对未来的人。
而我们,是否担得起这份信任呢?
03
真正的教育,是爱
杨烁说,自己小时候受到了父亲非常严厉的管教,他知道那样不好,却还是无可奈何地变成了自己最讨厌的样子。
那是因为,他们只见过、接触过那样的教育,不知道什么是更好的教育。
当他们为人父母时,只能从自己错误的经验里寻找方法,这样找到的,只能是同样错误的答案。
那么好的教育到底是什么样的?
和善而坚定地信任孩子。
所谓信任,其实不仅是对孩子,也是对父母。
当父母不够信任孩子,很容易将自己的生命价值绑在孩子身上,然后格外焦虑。
当孩子长期生活在被忽视的环境下,很容易为了得到认可,失去自己。
在心理学上有个概念叫“抱持”,是英国心理学家温尼科特提出的,是指母亲能满足婴儿早期的各种生理需要。
最好的养育环境是抱持的。
孩子取得成绩的时候,认可他;孩子承受失败的时候,支持他。这种积极期待,是以孩子为中心,而不是以父母的期待为中心。
就像纪伯伦在诗里写的那样:
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你可以给予他们的是你的爱,却不是你的想法,因为他们自己有自己的思想;
你可以拼尽全力,变得像他们一样,却不要让他们变得和你一样,因为生命不会后退,也不在过去停留。
关于“i妈妈”:
“i妈妈”,一群家有小魔头的职场辣妈组成,不只是专业的妈妈,还是专业的心理咨询师、育儿师、服装搭配师、亲密关系辅导师、职业规划师……
如果你在个人成长的任何一个方面想要得到支持和帮助,如果你和我们一样想要成就更好的自己,欢迎你来这里,来“i妈妈”。
i妈妈,爱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