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耳,养颜记。
国人常说:好颜值是养出来的,相对西方保养的“表面功夫”,中国更注重内调之法。通过吃下滋补的食材,摄取人体所需的营养,补于内而形于外,达到美容养颜、抵抗衰老的作用,而在诸多药食同源的好物中,有这么一款食物,传承数千年营养价值与人参、鹿茸齐名,更作为宫廷贡品备受皇家青睐,却因产量太过珍稀,而少有人知道它就是“植物燕窝”——金耳。
▎一碗金耳羹,看得见的胶原蛋白。
“Duang,Duang,Duang”,许多人初遇这自带音效、Q弹紧致的金耳菌时,都会眼前一亮。
金耳,菌如其名,浑身金灿灿,特殊的胶质让它摸上去软软的、滑滑的,肉嘟嘟的很可爱,可谓是颜值与美味并存。
云南人对于各种菌类早已见怪不怪了,偏偏提起“金耳菌”,却都会竖起大拇指。要知道它以往可是被当做贡品送入宫廷,哪怕在当地也很少见到和吃到。
传统中医理论认为金耳,味甘,性温,能美容养颜,滋阴降燥,正适合春夏食用。《本草纲目》记载“其金黄色者可致癖饮积聚,腹痛金疮”;《药用蕈菌》也记载它:“润肺止咳,平肝益肾。”
现代科学研究也说明金耳的营养价值远高于其他菌类,它拥有更多天然植物性胶质,还含有人体所需的多种氨基酸和丰富微量元素。
用金耳做甜水,不到半小时,就能熬出满满的植物胶原蛋白。速度之快,正说明其营养物质的丰富,是少见的润泽肌肤、抗衰养颜的美容食品。
吃一口,厚实软糯,还有饱满的肉质感。因为新鲜采摘,它的口感是偏向松茸、猴头菇那种鲜感,自带淡淡清香,煲汤、煮粥、甚至炒菜都不在话下。
一碗羹汤,所有胶原蛋白都可以看得见,抚平岁月的痕迹,保持肌肤的白嫩细致,让我们养出好气色。
▎科学研究,无菌生产,成就天然与纯净。
吃过金耳的都知道它的营养价值,但因为珍贵价高,很难当作日常滋补品持续吃。
金耳作为珍稀食用菌,野生产量很低。《中药大辞典》记载,野生金耳只分布于西藏、四川、云南等地林区向阳、避风谷的栎树腐木上,80年代初每年产量只有公斤左右。
早在90年代初期,人工金耳的培育就已开始,但因为金耳对生长环境、温度的要求非常高,产量一直不稳定。这朵金耳是由专业的科研团队,在现代化的无菌工厂中,经过多年的试验后才得以成功。科研团队率先实现了金耳工厂化栽培研究技术,才让更多人能享受到更优质的金耳珍馐。
培养一朵人工金耳,需要复杂的过程,制作菌包——灭菌——接种——发菌——幼耳形成——幼耳成长——转色——成熟,这8个阶段都必须无菌无尘,全自动调节温度、湿度、氧气、光照等生态因子,一个环节出现问题,金耳都难以存活。
我们需要从源头就开始把控,选用无污染的优质硬杂木屑作为栽培金耳的主料,不添加任何药物和肥料。
菌包要进行高温高压灭菌,确保培养料内无杂菌存在。
金耳长出后,科技人员还要通过超声波雾化器提供洁净无菌的水雾,保持菇房内的环境各项指标良好,这样它才能蓬勃生长。
经过一系列小心翼翼地培育,一朵“有颜有味”的金耳,才能出现在我们的面前。它的纯、它的净,它的鲜,才能不打折扣。
▎药膳、煲汤、炒菜,它比你想象中更百搭。
能够人工无菌培育,还有另一个好处,就是能吃到新鲜采摘的金耳。
不只口感更佳、营养成分更多,且不需要等待泡发,不管是制作药膳、煲汤,还是来些日常小炒菜,都能信手拈来,十几分钟就能完成。
金耳甜汤:
怎么做银耳汤,就怎么做金耳汤。加些冰糖、枸杞、百合,半小时足够。
新鲜金耳很快就由DuangDuang的Q弹,变成糯糯的软滑,还有种少见的菌耳清香。有人说是桂香、有人说是笋香,有人说是松茸香,淡淡的,很宜人。
闲暇时光来上一碗小甜汤,整个人都幸福起来。
金耳炖肉:
菌和肉的搭配从不过时。排骨酥软,金耳肥厚,肉香与菌香碰撞,汤里是浓浓的鲜味,连喝几碗停不下来。
金耳炒蛋:
没想到吧?金耳还能这样百搭。这是云南人的常见吃法,小葱切碎打入鸡蛋液中,热油下锅,等到鸡蛋开始焦黄,倒入切好的金耳片,翻炒后即可出锅。就像平时炒蘑菇鸡蛋一样,厨房小白也能轻松搞定。
还可以像炸香酥肉那样炸一份香酥金耳,或者用制作泡椒鸡爪的方式制作一份泡椒金耳……
“鲜”是菌类美味的关键,为了让您能感受那股鲜美,金耳都是当天现采,鲜灵灵的,水分十足,所以做法不受限制,并不是只能用来煲汤。
只见那刚刚采摘下来的金耳,经过无纺布+冰袋+泡沫箱的严密包装,顺丰快递当日就能寄出,每一朵都是新鲜抵达。
云南特产菌新鲜金耳菌黄金耳黄木耳g鲜菌菇煲汤食材g金耳菌京东好评率%旗舰店¥96购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