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窝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注意海淘多肉存风险还有哪些东西不宜海淘
TUhjnbcbe - 2024/9/15 1:07:00

迷你可爱的多肉植物风靡一时,但是,谁能想到这样人畜无害的植物,居然也有致幻的风险,严重的甚至能危及生命?

北京青年报5月8日报道,近日,深圳皇岗海关连续查获5宗携带“无刺仙人掌”银冠玉入境案件。据深圳海关通报,银冠玉含有致幻生物碱,可令人产生幻觉、精神混乱,甚至威胁生命。记者调查发现,包括银冠玉在内的多款进口多肉植物在网上热销。而根据农业部和国家质检总局相关公告,种子(苗)、苗木及其他具有繁殖能力的植物材料是被禁止携带和邮寄进境的,除非是经过国家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审批许可的。不少淘宝卖家则表示,他们所销售的进口种子或成株多肉植物没有审批许可或是输出国出具的检疫证书。

事件

深圳海关查获多起“毒仙人掌”入境案

近日,广东省深圳皇岗海关发布消息称,查获多宗“毒仙人掌”入境案件。皇岗海关介绍,与一般的有刺仙人掌不同,这类“毒仙人掌”属于“无刺仙人掌”,名叫“银冠玉”。据介绍,银冠玉属于仙人掌科乌羽玉属植物,原产自美洲。

4月11日,皇岗海关的工作人员在对一名香港男性旅客检查时,在该旅客的行李内查获了用报纸包裹的银冠玉33株。

海关在通报中称,“当时这些植物就放在旅客的行李箱中,每一个都用白纸包裹着,外形是不规则的球状。我们起先还以为是水果莲雾,或是什么蘑菇。打开白纸以后,才发现全部都是多肉植物,几乎每一株都带着根系和泥土。这些多肉植物呈灰绿色或者深绿色,表皮上有一些白色的粉末,非常柔软。”意识到这类植物属于致幻类植物后,海关关员立即将该批植物暂扣。

类似的案件并非个案,深圳海关去年9月通报称,首次从一位内地游客处截获一批银冠玉仙人掌,此后几个月,深圳海关多次通报查获这类仙人掌的消息。据皇岗海关通报,仅今年4月份,皇岗口岸旅检通道便连续查获5宗旅客携带银冠玉入境事件,共计查获银冠玉余株,总重量约30千克。

皇岗海关介绍,这5宗案件经过初步调查,当事旅客几乎全部为短期多次往返旅客,携带植物入境的目的是为了赚取“带工费”,费用在至元不等。

调查

海淘多肉植物多无进口许可证

北青报记者在多个网络购物平台上搜索发现,包括银冠玉在内的多款进口多肉植物在网上热销,已然成了“网红”商品。海淘多肉植物走红的同时,也出现了不少针对进口多肉植物是否符合相关规定的质疑声音。

昨天,北青报记者从全国海关服务热线工作人员处了解到,如直接从海外购买或是携带多肉植物入境,需要符合农业部联合国家质检总局发布的号公告中的相关规定。

根据号公告即《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止携带、邮寄进境的动植物及其产品和其他检疫物名录》规定,种子(苗)、苗木及其他具有繁殖能力的植物材料以及有机栽培介质位列禁带名录之中。附录中还注明,通过携带或邮寄方式进境的动植物及其产品和其他检疫物,经国家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审批许可,并具有输出国家或地区官方机构出具的检疫证书,不受此名录的限制。

此外,北京国检局此前曾发布提示称,共有3大类16个条目的产品被禁止携带、邮寄入境。其中,燕窝、海参、新鲜果蔬、多肉植物都禁带进境。

除了深圳海关查获的银冠玉多肉植物外,还有包括已被列入《濒危野生动植物物种国际贸易公约》内的岩牡丹属等进口多肉植物在网上热销。

在某购物平台一家售卖多肉植物的店铺中,其页面显示,这类多肉植物售价在元至元不等。卖家表示,这类多肉植物是从日本进口,但是国外人工培养,而非野生的,卖家还称“野生的存活率低,相对便宜。已经培养稳定的,价格要贵一些。”当被询问是否有进口许可或是检疫证明时,卖家反问“要证书干吗?”同时卖家表示,“有些即便有证书也不一定让你进口,有渠道可以自己进。”

而另一家售卖进口多肉植物种子的店铺卖家称,种子是从德国进口,10粒种子售价7元。据卖家介绍,国外的种子相对国内要专业一些,“品种有保证”。此外,卖家还表示,虽然知道国内禁止进口种子,但仍旧在售卖这种种子。

另一家售卖多肉植物叶片的卖家则表示,自己此前从日本“进口”了一株多肉植物,拿到后在网上售卖这株多肉植物的叶片,买家收到叶片后可以放在土上面,让其自己发芽。被问及“进口”多肉植物时是否有许可证以及检疫证,卖家直言没有,并认为进口植物不需要相关许可。

危害

部分“海淘”多肉植物还可能致幻

“海淘”多肉植物除了存在进口检疫等问题外,部分进口多肉植物还可能会致幻,甚至威胁生命健康。北青报记者注意到,深圳海关查获的乌羽玉属仙人掌就是一种可致幻的植物,它所含有的麦司卡林,已经被公安机关列入致幻剂类毒品。南京市公安局禁毒支队此前也曾发布通告,将乌羽玉仙人掌列入致幻类植物。据南京市公安局禁毒支队介绍,墨西哥、美国俄克拉荷马州和得克萨斯州的原住民等都有过使用乌羽玉的记录。“服用一定剂量的乌羽玉后,可以产生幻视或幻听。”

一名养殖银冠玉的网友称,自己确实曾听人说过乌羽玉属仙人掌的汁液有毒,但具体是什么毒性并不清楚,也没考虑过食用,“毕竟好的乌羽玉并不便宜。”

但也有网友在知乎讲述食用乌羽玉仙人掌的经历称,“食用半小时后,头晕,轻微呕吐感,腹痛。”

北京大学中国药物依赖性研究所所长陆林在接受北青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乌羽玉属仙人掌内含有的麦司卡林致幻能力较强,“可以让患者大脑产生幻想,出现类似精神病的症状,在这种情况下,患者可能会有自残或者伤害他人的行为。服用过量的麦司卡林后,有可能对人的神经系统造成永久性的伤害。”陆林认为,这样一种含有致幻成分的仙人掌,不宜在市场上销售,否则可能对社会产生危害。

除了海淘多肉植物有风险,还有许多商品也在海淘高风险的“重灾区”,假冒伪劣泛滥,轻则伤财,重则影响生命安全。譬如奶粉、化妆品、服装等。

15倍暴利的“海淘”假奶粉 买主就是迷恋外国货的中国宝妈

西班牙警方的消息说,波兰捣毁了一个制造假奶粉的加工厂,但怀疑犯罪嫌疑人已窜逃至西班牙。于是,西班牙警方展开调查,最终根据一个买主的踪迹找到了这家位于加泰罗尼亚自治区赫罗纳市的假奶粉包装厂,缴获了八吨假奶粉,分装在一万三千多个箱子里准备销售。

警方说,犯罪嫌疑人从波兰以每公斤1欧元的成本进口散装劣质奶粉,然后再以克为一袋装盒,运往西班牙后在网上销售,每盒卖10欧元——而且还根据不同国家的需要进行包装,并贴上不同的商标。

西班牙警方还说,经检测,这些劣质奶粉缺少必要的营养成分,对婴儿发育很不利,而且都是在没有采取任何卫生措施的情况下进行包装,很有可能导致奶粉被细菌污染。

“爆款”化妆品是造假重灾区有人花重金研制配方以假乱真

假冒品牌化妆品8万多件,涉及多个国际大牌,涉案金额多万元……近期,江苏苏州警方经过6个月的侦查追踪,破获一起特大生产、销售伪劣品牌化妆品案,牵出一条海淘假货生产链。其中,一个制假售假窝点的假冒伪劣化妆品,警方动用了3辆卡车才清空。

窝点仓库内的假冒产品大多数是正品专柜长期断货的“爆款”,比如一款品牌唇膏,专柜价格近元,正常“海淘”渠道需要加价才能买到。犯罪嫌疑人将这些假货以正品的名义,通过多种网购平台销往上海、广州、北京等地。

苏州警方调查发现,为了以假乱真,不法分子花重金研制配方,制造出来的假冒化妆品不仅外包装和正品几乎一样,甚至连气味、颜色、质地、使用效果也极为相似。办案民警在取证过程中曾让多名正在使用正品唇膏的测试者检验,无人能一次辨别真伪。

据了解,假冒化妆品成本只要十几元甚至几元,但成品价格可以翻几十倍甚至上百倍。湖南省跨境电子商务协会秘书长余芳说,海淘假货问题,大量集中在所谓的“爆款”。因为这些产品知名度高,销售火爆,假货容易卖出去,并且能够获取高额利润。

海淘来的“古着”竟是死人穿过的洋垃圾?

早在20多年前,就有许多海外流入的旧服装,打着“外贸原单”的旗号,进入了我国大中小城市的批发市场。从广州的白马和天马,到北京的秀水街、动物园,上海的襄阳路、七浦路,一直再到各个城市乡镇的“本地宝”市场。

这些“原单”旧货,一般都声称自己“出口日本”、“出口韩国”,甚至“出口欧美”。

实际上,它们中的大部分都是来自越南、泰国这些外国人混杂的东南亚国家,以及广西、广东、福建这些最早与海外接触地区的垃圾回收工场。

真正像传说中“从死人身上扒下来的衣服”,其实多半都是谣言。

并不是他们做不出从死者身上扒衣服的事。只是死人的衣服根本撑不住这些批发市场的巨大销量,成本也要比垃圾工场贵得多。

仅在广东碣石,从越南垃圾场走私来的“原单”服装,每年就要向国内售出上亿件。

海淘各环节“套路深”购物小票、快递信息皆有假

尽管不少跨境电商宣称“%正品”“假一罚十”,但由于跨境购市场主体多、交易链条长等原因,消费者在每个环节都可能遭遇谎言和陷阱。

一方面,货源难保障,造假掺假花样繁多。一位跨境电商行业人士说,大多电商平台采取向贸易商采购或者吸引卖家入驻的模式,这很容易出现造假问题。即使有的跨境电商平台宣称全部直采自营,也难以确保采购人员买到正品。

在广东做过海淘业务的知情人士范平(化名)说,一些贸易商“搞名堂”,刚开始供应的全是真货,随着销售量增多,开始掺假。有的假货源头在国内,然后“海外镀金”,有的进口大桶原料,在国内进行灌装和包装。

另一方面,物流猫腻多,凭证眼见并不为实。对于消费者来说,海淘商品从采购到进口的各种单证至关重要,而这些都成了造假对象。连购物小票都能“动手脚”,可以录入和修改相关信息,标价随意填写。

范平告诉记者,卖家常用的手法是“掺着卖”,真假单证混在一起。比如销售件商品,10件是通过正规渠道进口,有正规采购详单、受权经销证书、关税清单、发票等,另外件则是非正规渠道的产品甚至假货。

“如果订单量大,有的快递公司帮着造假。”范平说,快递公司可以随意更改发货地点,消费者看到物流信息显示“商品已从保税仓寄出”,实际上可能是从内地发货。

海淘还需跨过维权关、安全关、监管关

业内人士认为,当前中国跨境电商规模已稳居世界第一,接下来还需跨过维权关、安全关、监管关,让消费者能够真正放心海淘。

——维权关:海淘莫成消费维权“真空地带”。在北京工作的韦女士,是一位网购达人。她说,在跨境电商平台购买到疑似假货后,没有办法鉴定真伪,也退不了货,只能自认倒霉。

范平说,跨境电商平台一般不支持消法规定的“七日无理由退货”。如果消费者坚持退货,需要出具证明商品有质量问题或者是假货的检验报告。卖家正是抓住消费者“怕麻烦”的心理,不担心遭投诉维权。

——安全关:产品安全责任不能“一免了之”。美妆个护品、母婴用品、营养保健品是海淘主要品类,也是事关健康安全的高风险产品。而跨境电商平台一般都有“免责条文”,声称境外物品适用的标准可能与国内不同,由此造成的危害由消费者承担责任。这导致一些有安全风险的产品通过跨境电商直邮等形式流入国内。

——监管关:跨境电商还应堵住监管漏洞。余芳认为,海外商品进口的监管难度确实比内贸大,跨境电商行业要加快建立诚信体系、统计监测体系、风险防控体系和溯源体系,并有效利用大数据、区块链等技术来创新监管方式。(综合北京青年报、央视网、新华社、知乎等报道)

1
查看完整版本: 注意海淘多肉存风险还有哪些东西不宜海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