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天开的白牡丹花蕊十二两,夏天开的白荷花蕊十二两,秋天的白芙蓉蕊十二两,冬天的白梅花蕊十二两。将这四样花蕊。。。丸了龙眼大的丸子,盛在旧磁坛内,埋在花根底下。若发了病时,拿出来吃一丸,用十二分*柏煎汤送下。”
读过《红楼梦》的朋友,一定对这个方子很熟悉。
以花为药,添一味异香异气的药引子,加上不同时辰的雨露,霜雪,就构成了宝钗的“冷香丸”。
第七回,周瑞家的来上房回话,顺道看望了因为旧病复发,在家里休养的薛宝钗,因而得知了这个神奇的“海上方”。这是一个秃头和尚教的,专治宝钗打娘胎里带出来的热*的方子。
这里是描写宝钗非常重要的一个片段。我们可以猜测,也许宝钗性格中的冷漠,是吃了冷香丸的缘故。
以前读书的时候,我就非常不喜欢薛宝钗这个人物。
虽然各种人都称赞她识大体,顾大局。比如袭人就夸她“心地宽大,有涵养”。还有赵姨娘,也夸宝姑娘“又大方,又展样,”不愧是大户人家的姑娘之类的。
但我还是没办法喜欢她。
有这么几件事,每次读到都不能释怀,完全没办法给她开脱。
第一件,是四十八回。香菱上进,求宝钗教她作诗。宝钗先是说她“得陇望蜀”,让她进了园子,先得把各处人等问候一遍,然后就三言两语给打发了。
香菱求黛玉教她,黛玉就细心教给她,初学者应该从哪些诗人的作品学起。还给她找了教材,画了红圈,让她有不明白的便问。
香菱回家后,茶饭不思,一心苦想诗句。宝钗不但不鼓励她,反而这么说:
“何苦自寻烦恼。都是颦儿引的你,我和他算帐去。你本来呆头呆脑的,再添上这个,越发弄成个呆子了。”
读过就觉得宝钗不教就算了,还说人家呆头呆脑,未免太刻薄了。
第二件,是二十七回。宝钗扑蝶累了,在凉亭边休息,听见了丫鬟小红和坠儿的谈话。
大意是贾芸捡到了小红的手绢,托坠儿还给她。两个丫头在亭子里,有了一番如何答谢他的对话。
因为涉及儿女私情,小红说起来分外小心,生怕被外人听去。索性她们打开亭子的花窗,不巧正看见外面的宝钗。
宝钗听见了全部对话,又怕她们多心。于是计上心头,把话头直接引到了毫不知情的黛玉身上。她说:
“我才在河那边看着林姑娘在这里蹲着弄水儿的。我要悄悄的唬他一跳,还没有走到跟前,他倒看见我了,朝东一绕就不见了。别是藏在这里头了。”
说完还假意去亭子里寻了一回,把这件事给遮过去了。
这里未免让人觉得,宝钗太过于圆通,而且一点不光明磊落。哪里是黛玉心细刻薄,分明就是她处处小心。
第三件就金钏儿跳井的事。
第三十二回,因为宝玉之前和金钏儿调笑了几句,被王夫人听见。一怒之下,就把她赶出了府。金钏儿羞愤难当,性子又刚烈,一气之下就跳井殒命了。
王夫人自知理亏,在那里伤心,被宝钗看见了,于是劝她:
“姨娘是慈善人,固然这么想。据我看来,他并不是*气投井。多半他下去住着,或是在井跟前憨顽,失了脚掉下去的。他在上头拘束惯了,这一出去,自然要到各处去顽顽逛逛,岂有这样大气的理!纵然有这样大气,也不过是个糊涂人,也不为可惜。”
看到这里,也许有人说宝钗不是挺善良的嘛。不但宽慰王夫人,还把自己新作的衣裳给金钏儿娘家拿去发送,也不忌讳。
可是,薛宝钗能不知道金钏儿的死因嘛?
这些大户人家,口里说着自己宽柔以待下人。王夫人口口声声称金钏儿和自己女儿差不多。如果是自己的女儿,她能逼死嘛?
宝钗一定深知个中原由,她劝王夫人说金钏儿是自己在井边玩,失脚掉下去的。只不过是大家族之间的开脱,互相包庇而已。
大户人家害死几个奴才丫头并是什么大事,更大的人命官司也有。宝钗的哥哥薛蟠身上就有人命案子。
她这么宽慰王夫人,给衣服,给银子,只是花钱图个心安。并不是心里真的有愧意。在他们眼中,人命都可以用金钱来衡量。
因此,宝钗在我心中算是个刻薄冷漠的人。
可是,曹雪芹塑造的人物,都是有血有肉,复杂而又真实的。我在多次的阅读中,也发现了宝钗好的一面。
比如,有一回,她听黛玉和大家行酒令时,用了《西厢记》和《牡丹亭》的句子。
她没有当众揭穿,也没有暗戳戳地告诉别人这件事。而是私下里,把黛玉找来,告诉她这不是大家闺秀该说的话,这些书也不能读。
我们姑且不论,那个年代的规矩有多奇怪。小姐们可以听戏,听《牡丹亭》,《西厢记》都可以,但是读书却不可以。
单说这件事情,却让我对宝钗有所改观,甚至换了一种眼光看她。
如果她把这件事情暗中告诉王夫人,或者再告到老太太那里,肯定对黛玉不利。那么她在与宝玉婚配的事情上,赢面岂不是又大了一些?
再说另外一事,第四十五回,中秋之后,黛玉犯了旧疾,咳嗽总不见好。
宝钗过来看她,说药补不如食疗,建议她早起吃点燕窝粥。可是黛玉觉得自己寄人篱下,天天请大夫,吃人参已经够麻烦,不想兴师动众的再要燕窝。
这时候,宝钗说出了一番动人的话,让听者不觉心头一暖:
“你放心,我在这里一日,我与你消遣一日。你有什么委屈烦难,只管告诉我,我能解的,自然替你解一日。。。你才说的也是,多一事不如省一事。我明日家去和妈妈说了,只怕我们家里还有,与你送几两,每日叫丫头们就熬了,又便宜,又不惊师动众的。”
果然当晚,宝钗就托婆子给送来上等燕窝,还有一包洁粉梅片雪花洋糖。
除了这两件,还有一些小事。比如,宝钗看天气还冷,邢岫烟就换了单衣。因而发现她因手头拮据,只能打发人当了棉衣换钱用。
她就宽慰岫烟,要给她悄悄把衣服赎回来。
所以读到后来就发现,薛宝钗也有很不错的一面。
她被冷香丸压制住的,除了打娘胎里带来的热*,还有她的才情,她高远的志向。
她作诗,“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刘心武在他的红学研究里说过,她希望选秀成功,因而志气满满。怎奈选秀并不顺利,她没能得偿所愿。
其实宝钗的才情不输黛玉和湘云,她的螃蟹诗“眼前道路无经纬,皮里春秋空黑*。”,她咏白海棠“胭脂洗出秋阶影,冰雪招来露砌*。”
可是她没有像黛玉和湘云那样,恨不能把自己的才华全都展现出来。
其实她从小读过很多书。她跟黛玉说过,小时候什么都看。“西厢”,“琵琶”,“元人百种”什么的,家里不让,打的打,烧的烧,都丢了。
可能是因为贾母说过,女孩子不需要读太多的书,认识几个字,不做睁眼的瞎子就够了。
所以她不争抢,也不过于显山露水。即使这样,她的才情挡也挡不住。
正是如此,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才是一个,外表温和谦逊,内心清冷孤高的“任是无情也动人”的薛宝钗。
参考文献:
脂砚斋批评本《红楼梦》刘心武揭秘《红楼梦》
刘心武妙品红楼梦(签名本精装全5册)王芳直播推荐十点读书推荐百余年《红楼梦》未解之谜全揭秘京东好评率99%无理由退换京东配送官方店旗舰店¥.9购买
本文由蒿艾艾原创。如果你也觉得我的文章不错,欢迎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