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山区新联会“创品牌赋新能促共富”
大捷创联负责人陈杰直播讲稿(选段)
我是土生土长的萧山人,我从高中开始尝试进行品牌策划,大学时自己做过一个品牌,之后在银行工作六年,出来后,从和老外合作品牌开始一步一步转为自己孵化品牌,包括和企业合作共同孵化品牌,目前我们公司拥有几个做得还算凑活的品牌,其中有一个是目前的淘宝类目冠*。
我们公司的体量和萧山的很多中大型企业没法比,完全不在一个量级,但是因为我们的着眼点在“做品牌”,而品牌具有滚雪球效应,不是单纯的“做生意”,所以我和我的团队坚信我们的未来会越来越好。
百度百科说“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通过辛勤劳动和相互帮助最终达到丰衣足食的生活水平,也就是消除两极分化和贫穷基础上的普遍富裕。”这个论述很精辟。在我的理解中,对于大多数萧山人而言,共同富裕很现实的一点就是通过互相帮助,让自己的劳动更“值钱”,不断提升市场竞争力,提高社会价值,让分到的蛋糕更大,让企业得到更好的发展,让员工过上更为富裕的日子。
共同富裕是一个长久的目标,这个目标并不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自然而然达成,还是得通过不懈的努力去推动。尤其在这个竞争越来越激烈的时代,有很多企业不是不努力,只是方向不正确,朝着错误的方向努力,最后精疲力尽,丧失信心。
我并不能为大家指出怎么做一定对,但是社会公认创建品牌一定是正确的方向,通过创建品牌助力企业和个人发展,一定可以在共同富裕的道路上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每个人心里都有自己的解读,有人说品牌是“商标”,有人说品牌是“标签”,也有人说是“口号”,都对。我以我们脚下这片土地为例,谈一下我对品牌的理解。
坊间传言萧山机场原来拟定名字叫“杭州国际机场”,经过争取才有了“杭州萧山国际机场”这个名字。众所周知,我们萧山通惠路北干山那段有一个“北干通览”,上面有几个大字“萧山走向世界”。
作为一名萧山人,我深深体会到“萧山”两个字的金名片来之不易,早年的萧山一没地,二没矿,“萧山”二字还是得名于越王勾践与吴国交战失败后登上西山感叹“啊,一眼望去,一片萧然景象。”“萧然”就是“一塌糊涂”的意思。也就是说,萧山这个名字,原本的意思与现在的繁荣景象一点都不搭噶,这是一代代萧山人民辛苦打拼才做出来的“逆袭”。
没地怎么办?
萧山自年开展大规模围垦以来,百万勤劳勇敢的萧山人硬生生用肩膀挑出了50多万亩土地,相当于10个澳门那么大。这一被联合国粮农组织称为“人类造地史上奇迹”的壮举,成了我们萧山品牌的重要符号——围垦精神。
没矿怎么办?
谁说矿一定是埋在地下的自然资源,思想的矿,远比物质的矿更为可贵。从上世纪70年代末开始,萧山老百姓从农民转变为民营企业家及骨干,充分发挥吃苦耐劳的围垦精神,用勤劳与智慧将一个农业大县硬生生打造成了工业发达的全国百强县,这又为我们萧山品牌增添了另一个金字招牌——弄潮儿精神。
在此基础上,萧山作为一个品牌又提炼出了“奔竞不息,勇立潮头”的新时代萧山精神。
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品牌——萧山,作为县一级以上行*区划名称,不需要注册商标;看到了标签——勤劳、勇敢、围垦精神、弄潮儿;也看到了口号——奔竞不息,勇立潮头。
对照萧山,我们看到一个“一塌糊涂”的地方,逆袭成为“金字招牌”,这背后的逻辑,其实离不开品牌思维。
说到品牌思维,日常生活中,我们有的朋友从事农业,有的朋友从事工业建筑业,也有的朋友从事商服业,大家经常会提到一个概念:我们家的产品,比谁家的好,但是消费者不懂,只认别家的产品。对的,这就要提到一个核心的概念——消费者心智。
经营,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在这个民族自信复苏的时代,在这个中国品牌崛起的年代,抓住社会转型升级的要点,并非可有可无的选择,而是平凡和优秀的差异,就像统治通信行业这么多年的短信,并非逐渐被